核心技術團隊
一、團隊介紹
貴州中森醫藥公司核心技術團隊為貴州醫科大學湯磊教授領銜的醫藥化學藥研究團隊。
貴州醫科大學成立于1938年,原名國立貴陽醫學院,是當時隸屬于教育部的全國九所國立醫學院校之一,1950年更名為貴陽醫學院,2015年通過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貴州醫科大學。學?,F有南、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868畝。學校目前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擁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臺29個,其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3個。近年來,學校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3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二等獎15項;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61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部重大專項、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近300項;發表學術論文5000余篇。學校已初步建設成為全省最強的充滿現代化氣息的省屬重點醫科大學。
化學藥研究團隊始建于2002年,2014年獲批建設貴州醫科大學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同年獲省教育廳批準建設“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藥物化學工程研究中心”;2015年獲省發改委批準建設“貴州省化學藥物開發應用工程實驗室”; 2016年獲省科技廳批準建設“貴州省化學合成藥物研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9年獲國家發改委批準建設“化學藥仿創技術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團隊還參與申報獲得了貴州省高校首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團隊現有研究人員30余人,其中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領域的博士20人。近年來共主持或完成科研項目160余項,其中國家級30項,省級項目80項,橫向項目11項,經費共3500余萬元。團隊人員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60篇,其中SCI 收錄110篇。團隊長期致力于仿制藥的開發和技術提升,團隊先后為省內外多家制藥企業完成了8個化學藥品種的申報,獲生產批件2項;團隊還完成了50余個醫藥中間體的合成。曾幫助貴州神奇制藥將斑蝥酸鈉系列產品打造成為貴州省化學藥的主打產品,項目共獲得藥品注冊批件7項,上市以來累計實現經濟效益超過80億元,團隊領軍人湯磊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斑蝥酸鈉原料藥及制劑的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在2020年獲得了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9年團隊申報的“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治療藥物及機制研究”成果獲得貴州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團隊迄今為止申請和獲得發明專利70項,其中3項創新藥發明專利:“硫辛酰胺在延緩和治療糖尿病腎病中的應用(ZL201710249412.2)”、“齊墩果酸衍生物及其藥物組合物在藥物中的應用(ZL201610383933.2)”、“黃嘌呤類化合物及其藥物組合物和應用(ZL201810134311.5)”已成功轉讓給生產企業,轉讓經費680萬元。作為核心技術團隊助力上海慈瑞醫藥在2018年成為新三板上市企業。2020年團隊組織的《‘藥’更精彩》項目在 “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貴州賽區)”獲團隊組一等獎。
二、湯磊教授及團隊技術骨干
湯磊 教授,47歲,2002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有機化學博士學位?,F任貴州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為貴州省核心專家,貴州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百層次”人選,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象,青年創新人才獎,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湯磊教授作為負責人先后組建了貴州醫科大學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貴州省高等學校藥物化學工程研究中心、貴州省化學藥物開發應用工程實驗室、貴州省化學合成藥物研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化學藥仿創技術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同時擔任省部共建藥用植物資源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實驗平臺填補了貴州省高層次化學藥物研發技術平臺的空白。迄今共主持或完成國家及省部級項目20余項,橫向合作項目12項。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完成了貴州省首個一類新藥萘哌地爾的研究開發工作,曾主持完成貴州神奇藥業抗腫瘤藥斑蝥酸鈉注射液的研發。在核心以上學術刊物發表研究論文200篇,SCI論文60篇;申請或獲得發明專利30余項(轉讓3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貴州省自然科學二等獎、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貴州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各1項;已培養了畢業碩、博士研究生50余人。
張毅,男,41歲,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森醫藥總經理。2003年就讀于原貴陽醫學院藥學院,2007年-2009年在慈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工藝技術研究工作;2009年考入原貴陽醫學院藥劑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2012年畢業后通過招考進入貴州醫科大學工作, 2021年獲貴州醫科大學民族藥藥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學位。迄今共主持并完成了省部級項目3項,橫向合作項目5項,發表研究論文20余篇,其中SCI一篇。曾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幫助制藥企業獲得化學藥生產批件1項,完成了40余個化學藥的合成工藝開發,其中在生產企業實現工業化生產工藝22個。作為主要參與負責人于2021年實現研究成果作價3400萬元入股貴州中森醫藥有限公司。
杜克斯,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博士后。現任中森醫藥產品開發技術總監及銷售總監。主要研究領域:1.美白、抗衰、保濕護膚品開發。在該領域側重中國特色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鑒定、分離及活性篩選;同時,對潛藥、天然活性功能小分子進行結構改造設計,利用細胞模型、動物模型測試功效,并在分子生物學層面進行活性機制探索。近年來,落地生產轉化代表型產品為保濕劑神經酰胺E、祛痘劑季銨鹽-73等;2.洗護用表面活性劑產品開發。針對甜菜堿類、異味消除類及抑菌類表面活性劑分子進行實驗室設計、合成;并進行生產反應罐的噸量產業化轉化。近年來,落地生產轉化代表型產品有除臭劑大豆乙基硫酸乙酯嗎啉、頭發調理季辛酰甘氨酸等;3.電化學有機合成方法學研究。踐行綠色化學理念,對傳統有機合成反應進行電催化下的新型化學反應研究,避免高溫、高壓、強氧化劑、強還原劑及有毒金屬催化劑的使用,從而源頭上避免環境污染和產品污染;4.抗糖尿病、保肝、宮頸癌等方向新藥研發;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針對DPP4等靶點設計抗Ⅱ型糖尿病新藥,并進行藥理篩選,獲得一些研發數據基礎。傳統保肝中藥里具有保肝活性的功能小分子提取、分離、鑒定并結構改造,改變其在人體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確保更好的發揮保肝藥物的性能,獲得發明專利??蒲谐晒喊l表科研論文16篇,SCI收錄10篇;申請專利11項,授權5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校民族特色植物功效挖掘專項基金、企業橫向項目多項。
潘衛東,男,45歲,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巴黎第六大學理學博士,比利時Namur大學進行生物有機化學方向博士后。先后入選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計劃、貴州省第八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對象、貴州省百層次創新型人才,第十二屆貴州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07年3月作為重點引進人員回國工作。目前主要從事天然藥物化學研究,重點研究方向是基于新作用靶標的抗結核、抗菌新藥研究及基于新作用機制的抗腫瘤藥物研發?,F已經先后主持國家級項目4項(其中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項,國家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8項;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各6項。已發表或共同發表學術論文70篇,其中SCI論文40篇,總影響因子達到100左右。提交國內專利申請6項,獲得授權1項。擔任Organic Letters、Mini Reviews In Organic Chemistry、Journal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等多家SCI雜志的特約審稿人。培養碩士研究生11名,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1名;在讀碩士生6名。
徐必學,男,43歲,法國巴黎六大藥物化學博士。貴州省優秀科技工作者,貴州省第十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象,貴州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 “百”層次人選。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已發表或共同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SCI論文20多篇。申請獲得授權的中國發明專利5件、申請獲得授權的美國發明專利1件(第二發明人),已完成2件授權專利的轉讓實施。作為項目主要參與人,完成了治療乙肝化藥1.1類新藥“替芬泰”的發現及其臨床前研究工作,現已完成1期臨床研究。
王建塔,男,40歲,博士,正高級實驗師,碩士生導師,貴州醫科大學青年骨干教師,貴州省教育廳高等學??萍及渭饪萍既瞬排囵B對象,現任中森醫藥董事。2000就讀于貴陽醫學院藥學系,2004年留校任教,2008年攻讀貴陽醫學院藥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13年至2017年擔任貴州醫科大學藥學院民族藥與中藥實驗教學中心主任,2018年至今擔任貴州省化學合成藥物研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迄今共主持或完成了各級科研項目6項,主要從事化學創新藥及仿制藥物研究開發工作,在化學創新藥方面開展了PPARγ激動劑、AMPK激動劑、DPP-Ⅳ抑制劑、PPARγ拮抗劑等作用機制的抗2型糖尿病新化合物設計與合成。迄今在抗2型糖尿病藥物研究領域已發表研究論文十多篇(其中CCL、BMCL、EJMC等SCI收錄雜志7篇),申請發明專利8項,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首屆貴州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項。在化學仿制藥研究方面,自2004年起,作為主要研究人員或項目負責人先后完成了異環磷酰胺、碘克沙醇、蘭索拉唑、硫酸頭孢匹羅、吉法酯、磷酸西他列汀、沙格列汀、雙醋瑞因等十多個化學仿制藥的合成工藝研究與開發,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分別在2012年和2014年參與完成了注射用磷酸肌酸鈉原料及制劑、雙醋瑞因原料及制劑的藥品注冊申報的技術工作,獲生產批件2項,獲受理通知書2項,發表化學仿制藥研究相關論文20多篇。
張吉泉,男,38歲,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年就讀于原貴陽醫學院藥學院,2006年免試攻讀本院藥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09-2012年先后進入凱萊英生命科學技術(天津)有限公司、廣東東陽光藥物研究院工作,并擔任課題組長。2012年考入中山大學藥學院攻讀藥物化學博士學位,2015年畢業后引進到貴州醫科大學藥學院工作,現擔任貴州省化學合成藥物研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張吉泉副教授為貴州醫科大學青年骨干教師,貴陽市天然產物活性成分成藥性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迄今共主持或完成了國家及省級項目9項,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Organic Letters,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及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等上發表論文30余篇(SCI論文15篇)。參與申請PCT及中國發明專利17項(第一發明人5項),授權7項。先后獲貴州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1項(2014年,第五完成人),貴州省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2018年,第一完成人),已培養畢業研究生4人。曾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化學1類新藥萊洛替尼的研發,該藥物目前正在中國開展II期臨床試驗。
廖尚高,男,48歲,2007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藥物化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藥學院副院長,中央組織部 “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象,國家藥品食品管理局化妝品評審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天然藥物化學、中草藥藥效物質基礎及其質量標準、以及中草藥產品開發研究。 目前已完成十二種中草藥的化學成分或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從中分離鑒定了兩百多個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近 40 個?,F主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以及貴州省優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長資金項目等5項,已在 Chemical Reviews,Organic Letters,Tetrahedron等國際專業雜志上發表 SCI 論文40余篇,申請專利 5 項。
傅曉鐘,男,49歲,2006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獲藥物化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貴州醫科大學藥物化學教研室主任,藥物化學學科組負責人,貴州省第九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象,貴州省優秀教師,中組部第十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函評專家,科學出版社藥學本科《藥物化學》“十三五”規劃教材副主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雜志審稿人。